印加文化 自然與世界的雙重遺產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凌晨三點半,
世界還沒有醒來。巨大的岩石山峰在黑暗裡不見身影,但自天空降下的大雨打在頂樓的早餐吧檯上,驚心動魄的聲響讓所有早起欲前往馬丘比丘的旅人們臉上不免抹上一股煩憂。

早餐跟火車上的中餐一樣令人萎靡,乾癟的麵包內夾上炒蛋與起司,甚至沒有火腿,一邊啜飲著淡而無味的咖啡,一邊不停關心氣象預報,祈禱稍後雨勢可以稍微減緩一點。

其實文字尚不足以表達我當時內心的失望與激動,因連夜大雨導致溪水暴漲,水流打在石頭上的聲音與台灣颱風天聽起來的狀況差不多,雖然天色尚未轉亮看不見實際的情況,看著每一個裝備齊全的旅者大家臉上的不安,我不禁安慰自己不是唯一兩個跋山涉水而來,只為見遺跡一面的觀光客,但是各位不要忘記,此時我尚未收到前往玻利維亞航班更改成功與否的通知,那麼也就是說,若此行無法成功登上馬丘比丘,又無法前往玻利維亞,這一趟飛了那麼個好幾天,就真的不知為何而來! இдஇ

時間接近四點半,沒想到雨開始逐漸轉小,天氣好了起來。 இдஇ
往巴士站走過去,排隊人潮已經湧現。

每一台中巴都是Mercedes,一台大約可以容納40人。時間是四點半,大約已經排了百人
我們距離上車處好遠,根本看不到在哪裡上車

第一批發車的時間是5:30,手持5:30~7:00以前入場門票的旅客可以先行上車。我們買到7:00的票,所以被指引排在橋的另外一端。

網路買好門票之後要印出來帶著,與巴士票一起驗票用

天空中依然雲霧瀰漫,巨石山不見蹤跡。
6:30開放上車,還有2個小時,原以為是淡季沒甚麼觀光客的熱水鎮,不知道哪裡來的人潮從四面八方前來排隊,隊伍越拉越長。

直播大致上說的是如何前往熱水鎮的辦法:

1. 從印加古道跨越馬丘比丘下來
2. 沿著鐵軌走過來
3. 像我們一樣搭乘火車抵達

這樣我也可以講8分鐘,有夠久,但是影片內表情也真的夠浮誇了,所以就快轉帶過。 (ノ>ω<)ノ

玩鬧一下隊伍開始往前,興奮之情難以言喻。

說真的我沒有想過短短30分鐘的路程是這麼令人心驚膽跳。前往馬丘比丘的路寬僅供一台中巴通行,由於馬丘比丘位於山巔之間,髮夾彎一路往上,路況之慘烈、顛簸,路旁沒有圍欄,也沒有樹叢,我坐在巴士旁邊看著溪流越變越小,路越來越窄,萬一駕駛一閃神就是整車完蛋,一點也不用猶豫!

時間不知道經過多久,我們終於從一趟USD 12/人的遊樂設施上下車,抵達馬丘比丘門口。

設施良好的廁所是遺跡外唯一,其上的餐廳動輒Sol.35-55的價格,證明物資運送有多不容易

馬丘比丘外,是一處需要收費,但設施良好的廁所。進去之前一定要上廁所,否則不能走回頭路也不能重複入園的規定,尿一急真的是只能重新買一張票再重新入園一次。

上一次廁所Sol.2 約台幣 NT$ 20/人
廁所內很乾淨,看起來應該是時常有在維護

廁所大排長龍,就表示入園人數非常多,沒有錯,似乎是全熱水鎮的觀光客都擠到這裡來一樣,人真的超級多!

全世界的觀光客擠在入口

入口處雖然採用條碼辨識,但也同時採用人工核對護照資料入園,所以速度才那麼慢。約莫經過30分鐘,終於我們沿著步道,往遺跡前進。

與山巔齊的遺跡步道,直線上升約為400m左右
從步道開始就有旅遊團或是自己在門口找的導覽人員開始導覽

到達馬丘比丘第一個景點「瞭望台」大約要往上爬四五段長階梯才會到,在那之前已經可以先一窺馬丘比丘一隅的面貌。

天才亮沒有多久,遊客還不算太多。霧裡面的馬丘比丘別有一種神秘感
馬丘比丘!我到了
哼哼,馬丘比丘成就解鎖!♛
人其實不少,老中少都有

如果是像我們一樣的百姓,就會在第一個可以看到全貌的地方停留很久。殊不知其實景點「瞭望台」在更上面、需要登高三~四個長階梯才會到。一開始爬不覺得有異,越往上走高海拔的壓力與健行感逐漸襲來,喘得要死,我有一度覺得這可能是往天國,而非往遺跡去了啊… ( º﹃º )
幾個階梯快要打垮完全沒有背背包的我,但抵達瞭望台之後一切都非常值得。

照片不用調校,就是明信片上看到甚麼就是甚麼

「馬丘比丘,我們來了!」

保存如此完整的印加文明,至今吸引非常多觀光客前來朝聖。
親眼看到全貌,心中有種無法以筆墨形容的觸動。

雲霧掩蓋,像海浪一樣在山嶺間滑走
一度以為又要下雨,好險只是霧氣間的水氣時不時偶然經過而已

雖然上來前大言不慚地認為有霧氣的遺跡空靈感一定大勝陽光普照時的樣貌,但老實說天氣不太好,景色隨之少了些生氣蓬勃的神聖感,不過,半路上放養的駱馬倒是彌補了這個缺憾。

王小黑一度跟駱馬靠太近,怕他頭髮被當草啃掉就好笑了
近看駱馬毛有夠厚又髒,跟軟綿綿的草泥馬還是有所區別
嗯?我不夠可愛嗎

其實也滿可愛的啦!看到那麼多遊客還是很淡定,想必也是觀光客太多搞習慣了吧。 (◔౪◔)
光是瞭望台的景色足以拍上一整天都不覺得膩,但是因為內部所有石塊都是古蹟,所以就算站累了也不能隨便選塊喜歡的就坐下來休息,會被「滿山」都是的管理員大喊:「那是古蹟不能坐!請尊重我們的遺跡!先生!聽到沒有!不能坐!那是遺跡!! (#`Д´)ノ 」
雖然很兇,但也很感謝他們大力維護我們才得以見識到遺跡原本被發現的樣貌。

馬丘比丘主要的健行步道有四條:
1. 主要城市區:由瞭望台看下去的那一塊帝國往昔生活的區域
2. 太陽門步道:從瞭望台開始一路往上步行約1小時,緩升300多公尺後,連接印加古道的地標。
3. 印加之橋:從瞭望台開始一路緩上步行約半小時,一座古時行軍常經過的便橋,現已荒廢不能通過。
4. 華納比丘:位於城市區域後面那一座高山,是俯瞰馬丘比丘全貌的好據點。

真的位在山裡面真心不騙
城市之口很小,但石頭卻很大顆

印加文化建築以石頭精準相互堆砌、沒有縫隙為特色。想當然爾,建築遺跡內部全部都是石頭,除了石頭以外就是草,然後就是石頭,大大小小、白白灰灰黑黑、各式各樣的石頭堆在一起,如果沒有雇用嚮導或是旅遊書,真的是一趟下來自己在看甚麼都不知道。

儲水槽外部的石造建築
摩西分開海,我分開石頭?
栓日石,測量日照之用

城市區沒有想像中那麼小,往下走往上仰望,就是剛剛在瞭望台拍照的地方。

滿高的,石頭也好大顆

遺跡中管理員的數量超乎我想像,我想在這樣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裡,有這樣的觀光資源應該可以提供不少家庭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管理員們出現在遺跡各個角落,清理中間叢生的青苔
其他的小石塊不算甚麼,印加文明建築成名之處在於這些巨大而工整的石塊
城市一隅

這是城市中糧用的梯田遺跡,每一塊都小到不行,這樣無論是甚麼階級應該都會餓死吧!沒有文獻載明馬丘比丘上究竟曾經是多大規模的都市,但是由整體面積看來我想應該充其量只能算是某位諸侯駐守的要塞類建築,但裡面卻有傳說的皇帝行宮。

都市的順序是從瞭望台、儲水槽、栓日石、皇帝行宮、三窗神廟、居住區、禿鷹神廟排序。

據皇帝行宮中有兩個石製凸起,據說是象徵皇帝的眼睛
三窗神殿,代表天界、人界、地界

我們必須要很慚愧地說自己對於石頭不怎麼有感應,萬一沒有帶導覽書,真的會覺得只是一塊塊搬到那麼高、整齊切割,很厲害的大石頭。除了合理懷疑那個時代可能有用不完的浩克或是極度被奴役的奴隸們以外,會真的看不懂遺跡各處代表的意義是甚麼。

面對馬丘比丘的右下方,每一塊石頭凸起用作天文觀測,下方就是居住區。身分越低賤的人民石頭越小越雜亂,相對則是越整齊越大塊,無論任何時代的任何城市,人類總是可以用自成一套的方式區分貴賤,這一點至今依然沒有改變,只有外顯或是內顯的差別。

馬丘比丘逛完一圈,加上拍照大約需要2-3小時。
導覽人員帶著逛可能要逛更久,都市內部都有指標標示沿路應該要步行的方向,逛完居住區之後,便回到原本排隊、位於廁所左側的出口。

稍事休息後,我們打算再來一次,攻上太陽門。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